趙翼的一首《偶筆》,言志抒懷,渾然一氣,令人耳目一新

雲水心語 發佈 2024-05-10T14:49:20.267184+00:00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從小苦讀詩書、志向高遠,然後又在科考中過關斬將,最後終於如願進入仕途。才子們本以為自己即將大展宏圖,可是等待他們的往往不是錦繡前程,而是一次次的悲痛經歷。由於不斷地遭受挫折、陷入困境,才子們感覺身心俱疲,慢慢地就開始厭倦仕途。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從小苦讀詩書、志向高遠,然後又在科考中過關斬將,最後終於如願進入仕途。才子們本以為自己即將大展宏圖,可是等待他們的往往不是錦繡前程,而是一次次的悲痛經歷。

由於不斷地遭受挫折、陷入困境,才子們感覺身心俱疲,慢慢地就開始厭倦仕途。清代一位詩人乃是乾坤年間的探花,他入仕後曾擔任過四品大員,後來因病辭官,隱居林泉將近三十多年。

詩人晚年有一次追憶往事,既感到世路艱難,又無愧於自己當初的選擇,於是提筆賦詩,講述自己的心得體會。下面分享趙翼的一首《偶筆》,言志抒懷,渾然一氣,令人耳目一新。

《偶筆》

清代 · 趙翼

此老原非廊廟姿,春風兩鬢已如絲。

將閒補拙書還讀,因病成高祿早辭。

紈扇家描放翁貌,弓衣人繡宛陵詩。

壺中有酒瓶余粟,即是先生志滿時。

古代社會曾出現過很多隱士,比如陶淵明、林逋等詩人,他們不慕名利、不求顯達,只聽從內心的召喚,追求精神的自由。再如蘇軾、陸游等才子,雖然因為備受排擠而無法實現平生抱負,但是他們晚年卻看得通透、活得瀟灑。

趙翼具有柱國之才,無奈其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不允許他繼續在宦途打拼,所以只好辭官歸隱,一邊著書立說,一邊教授學徒。詩人一生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可是他的詩歌造詣卻深受後世的讚賞。這首詩就創作於作者隱居期間,彰顯出一份恬淡襟懷。

詩人的才華有目共睹,他也曾在清代中葉的詩壇上冠絕一時,正如他自己所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可是詩人晚年卻看淡得失榮辱,他還直言不諱地告訴讀者,「此老原非廊廟姿,春風兩鬢已如絲。」這兩句是說詩人鬢髮皆白、垂垂老矣,根本就沒有在朝堂任職的風姿了。

詩人說出這樣一番話,與其說是自謙,不如說是有自知之明。他雖然身體欠佳,但是也不至於需要休養幾十年,其實主要是因為詩人知道朝堂中派系林立、黨爭不斷,他又是一位秉性耿直之人,所以才會藉口養病而激流勇退。

頷聯就介紹了詩人的隱居生活,「將閒補拙書還讀,因病成高祿早辭。」詩人自認為天分不足,於是便積極利用閒暇時間勤奮讀書,並不斷地總結、歸納前賢的經驗,取長補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詩人辭官較早,同時也因失去了朝廷的俸祿,不得不自力更生,尋求生活的來源。好在詩人大名鼎鼎,從來不乏追隨者,所以應該衣食無憂。詩人經過宦海沉浮,塵世奔波,也不再如早年那樣汲汲於功名和財富,更願意遠離喧囂、清靜安逸,以至於因病而變得品質高潔。

頸聯化用典故,「紈扇家描放翁貌,弓衣人繡宛陵詩。」出句源於南宋詩人陸游的《夢遊鏡湖》,其中兩句這樣寫道,「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放翁雖然壯志難酬,卻深受鄉親們的愛戴,吳中地區的團扇上都繡著他的畫像,可見他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

對句引用了北宋詩人梅堯臣的故事,這位北宋才子從小家貧,但因為富有詩才,很多士大夫都願意與其交往。有人曾經在西南購買到一件布弓衣(指裝弓的布袋),竟然發現上面還織入了梅堯臣的名句,可知其名重於時。詩人希望效仿前賢,雖然仕途不順,但只要能夠青史留名,就可以說此生無憾了。

結尾展現出詩人安貧樂道的心境,「壺中有酒瓶余粟,即是先生志滿時。」詩人說自己餘生別無所求,只要壺中有美酒、瓶里有餘糧,便感到志得意滿。

趙翼曾經這樣自嘲,「似有力能回造化,未妨身本出寒酸」,既然上天安排自己當一位詩人,那就應該耐得住寂寞,不負期望,即使不能橫絕萬古,也要驚耀天下。全文言志抒懷,渾然一氣,令人耳目一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