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全國近10%產能!長三角「四弟」悄悄努力,準備驚艷所有人?

浙商雜誌 發佈 2024-05-10T07:08:49.324152+00:00

2月21日,因為中建集團的一則中標消息,「華為與江淮汽車牽手造車」的消息在輿論場傳開,一石驚起千層浪,江淮汽車股價單日漲幅高達7.97%,一度逼近漲停。

為什麼新能源車企都不約而同看向了安徽?

2月21日,因為中建集團的一則中標消息,「華為與江淮汽車牽手造車」的消息在輿論場傳開,一石驚起千層浪,江淮汽車股價單日漲幅高達7.97%,一度逼近漲停。

雖然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迅速下場澄清稱,華為並非親自造車,而是以智選模式合作,但這重浪無疑已經將眾人的目光吸引到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上。

近年間,耳聞目見,安徽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故事越來越多。不久前,浙企哪吒汽車母公司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也在安徽成立全資持股公司浩智增程科技,並與淮南市簽約合眾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項目。

為什麼新能源車企與產業鏈上下游的目光不約而同看向了安徽?長三角「四弟」喊出「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車占全國比重要達到10%以上,零部件就近配套率達到70%以上」目標的底氣又從何而來?

國資下場 大佬鎮壓

安徽劍指「世界新能源汽車之都」底氣何在?

10%、20%,透過這兩個數字,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雄心已盡數體現。「10%」來自《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該《計劃》提出,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車占全國比重要達到10%以上,零部件就近配套率達到 70%以上;「20%」則來自《安徽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在這份規劃中,安徽又提出了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20%左右。

在今年初,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一場專題會議上更是喊出口號,要「加快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之都、建設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言之鑿鑿,底氣何在?

一度超越江浙的產能、大量新能源車企集聚布局以及持續完善的產業生態,都是答案。

雖然省內有江淮、奇瑞兩大車企,也有鋪天蓋地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但早年間的安徽在汽車產業中的存在感並不高,與近年間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影響力反差鮮明,轉折發生在2020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

2020年上半年,合肥在蔚來極度困難時果斷出手,地方國資平台合肥建投聯手國投招商、安徽省高新投等戰略投資者,出資70億元將蔚來從「重症監護室」拉了回來這一手「雪中送炭」,重新讓資本市場對蔚來燃起希望,股價飆升的同時,產銷也一路上行。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高端轎車銷量排行榜前十中,蔚來占兩席。

國資下場,新能源汽車產業大佬也緊隨其後。

2020年下半年的故事來自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王傳福是安徽蕪湖人,此前,他曾在家鄉興建比亞迪大道、比亞迪大橋,卻一直沒建一座比亞迪工廠,一度讓鄉親們感到遺憾。2020年12月,總投資60億元的比亞迪刀片電池項目簽約落戶蚌埠,以此為起點,比亞迪開啟了在安徽投資的「狂飆」之路,在合肥註冊成立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在無為布局電池項目,與阜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整車線束、精工中心等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生產線……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安徽全省能源汽車產量54.1萬輛,全國排名第6,占全國比重7.7%,同比增長144.5%;截至2022年9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集聚江淮、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等10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

成為「吸金石」,安徽魅力何在?

當我們與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盟秘書長姚曉冬談起安徽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現在新能源車廠在安徽那邊布局很多。這個在長三角故事裡總默默無聞的「四弟」,哪裡來這麼大的吸引力?

姚曉冬分析,這與合肥當年火眼金睛、力挽狂瀾投資蔚來有著很緊密的關聯。

一來,投資蔚來的確讓合肥國資平台賺到了錢,嘗到了以產業基金為推動力,招引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甜頭,也讓安徽各地看到了苗頭。於是,近年間,從省向市到縣,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名的基金在皖地如春筍般冒尖。與之對應的,江浙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題的寥寥無幾,多以一事一議類的投資為主。這便成了安徽獨有的優勢。

二來,隨著整車企業在安徽集聚,也帶來了「虹吸效應」,產業鏈上下游在此快速集結並形成生態與良性循環。這一原理在商業世界裡並不稀奇,無非是客戶在哪裡,廠就設在哪裡。

三來,安徽具有一定技能素養的產業工人較多,招工成本也相對低。或許有人要問,這和蔚來又有什麼關聯?當然有。合肥技術學院有兩個子學院,一個叫蔚來汽車產業學院,一個叫比亞迪產業學院。答案,都在命名里了。

除此之外,在長三角地區,安徽土地價格相較其他兩省一市更低,對於工業企業而言,這方面的成本考量很重要;且安徽對能耗和畝產的要求在長三角經濟圈中也相對較低,江浙滬在「騰籠換鳥」,安徽也樂得張開雙手,擁抱這些「溢出效應」。

「雖然從數據來看,安徽無論整車還是零部件企業數量都還是小於江浙,但他們新能源汽車產業幾乎都在合肥和蕪湖兩市,集聚度很高,這也是他們的優勢。」姚曉冬說。

「認親式」招商,羅馬的第一塊磚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那羅馬的第一塊磚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如前文所述,安徽有如今的生態,少不了蔚來,也少不了比亞迪,但或許更少不了的是安徽當地的「認親式」招商法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前文所提,無論是蔚來李斌、比亞迪王傳福還是合眾新能源創始人方運舟,清一色都是安徽人。

內容平台「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也是安徽人,和王傳福還是老鄉。他曾問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我能為蕪湖做點啥?我有一個小公司。」單向前非但沒有提要求,反而談到,如果企業有需求,蕪湖可以為其提供新產品市場測試服務。

這是什麼邏輯?

單向前表示,一來,蕪湖本來也需要藉助各種新產品、新項目來感受市場的變化,再者說,要是企業家們發展好了,還怕他們不回來回報蕪湖嗎?「你要是有向外擴張的需求,回鄉布局對你來說本來也是最優的決策。」

如今,之於地方而言,鄉緣越來越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變量,而安徽與李斌,蕪湖與王傳福、羅振宇等企業家的互動無疑是一張漂亮的樣板。鄉緣就像一個情感儲蓄罐,地方政府儘管向里存儲情誼。陽光雨露,待一日鮮花盛開,蝴蝶自來。

浙江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楊愛喜判斷,安徽目前格局很好,包攬國內新能源汽車高中低端品牌,又有大眾汽車(安徽)加持,照這個勢頭來看,未來不出意外,表現將非常卓越。

昔日不起眼的「四弟」正在加速崛起,江浙滬的緊迫感是否已經起來?過兩年,再觀長三角發展格局,競爭態勢又將如何演變?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