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學原理的展開的順序

哲文思語 發佈 2024-05-10T06:58:51.140276+00:00

根據前面的分析,就目前來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包括六個組成部分,即世界觀、歷史觀、人學、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

前面我們已反覆論述過哲學原理以及一切科學原理在其科學體系中展開的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並指出這個原則的根據就是邏輯(範疇、原理的思維順序)與歷史(客觀的歷史和認識的歷史)的一致。哲學體系的展開也就是這個原則的具體體現。

首先是哲學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排列順序問題。根據前面的分析,就目前來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包括六個組成部分,即世界觀、歷史觀、人學、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那麼,它們的順序如何安排呢?世界觀無疑應該擺在首位,因為它是最高層次的學科,其內容是最抽象的,即最普遍的;也可以說是最根本的,即一切學科的前提。

歷史觀與人學應該屬於第二個層次,問題是:歷史觀在前還是人學在前?這取決於它們的對象在時間上或邏輯上的先後。但人和社會在時間上是同時出現的,在邏輯上是互相依存的。科學告訴我們,社會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而人又是作為社會的分子從類人猿演化為人的,沒有單純生物的人,人總是社會的人,所以,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因此,從邏輯上說,人是社會的前提,社會也是人的前提。然而,社會畢竟是整體,人畢竟是個體,社會與人的關係正如生物體與細胞的關係,二者相比較,社會是主要方面,人是次要方面。社會與人的變化發展總是從社會開始的,雖然人的變化發展也會引起社會的變化發展。因此,把歷史觀擺在人學前面是更加合理的。

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應該屬於第三個層次,它們討論的問題都是人的活動,都是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是歷史觀和人學的進一步深化。

西方傳統哲學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種十分流行的區分方法,即把它區分為知意情(認知領域、意志領域和情感領域),這三個領域的活動成果就是真善美(真理、道德價值觀和審美價值觀)。這一區分方法在我國今天也十分流行,人們在口頭上和各種文字上都經常提到真善美,被認為是建設文明生活的一般目標,儘管何謂真善美,人們的觀點是十分分歧的。

哲學史上只有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以知意情作為他的哲學體系的主要骨幹,建立起他的哲學體系,即他的三大批判:《純理性批判》研究知,《實踐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斷力批判》研究情。從今天的眼光看,康德的做法不太科學。

康德強調道德價值觀的實踐性,這是很正確的,這也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特點,但他把實踐等同於道德實踐則是一大缺點,這也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大缺點。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以前;中外哲學都鄙視生產勞動,都把生產勞動排除在實踐之外,把實踐等同於道德實踐,更不了解生產勞動是最主要的實踐活動。

因此,他們把實踐只看成精神活動,而不把實踐首先和主要看成物質活動。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主要是物質活動,即主體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因為社會歷史不外是社會實踐的總和,所以在這個哲學體系中沒有必要在歷史觀之外設立一個實踐論。

人的活動除實踐活動之外,還有本能活動和精神活動。本能活動是作為動物的人的與生俱來的活動,包括人的生理活動和部分心理活動,屬於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範圍,精神活動應該是部門哲學研究的對象。傳統哲學中關於知意情和真善美的研究都是對精神活動的研究。精神活動究竟包括哪些因素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但知意情無論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動。知意情包括兩種精神活動,即認知活動和評價活動。

認知活動和評價活動都是適應實踐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萌芽、出現和發展的,是實踐的派生物。實踐的成功有賴於主體對客觀規律的掌握和對改造目標的正確規定,這就要求主體對對象規律的正確認識和目標價值的正確評定。

認知活動是認識論研究的對象,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熱門,評價論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部門,但過去研究較多的是兩種特殊的評價活動,即道德評價與審美評價,也就是人們比較熟悉的倫理學和美學研究的對象,而對一般評價活動以及另一種特殊評價活動——利益評價缺乏專門研究。

今天一般評價論,通稱價值論,已得到理論界的認同。把認識論與價值論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系中顯然是很必要的。此外,在人的精神領域中還有一個特殊領域應該區分出來做些專門研究,即人們在實踐、認識、評價中都要涉及的一個領域——對方法的使用,它不是與實踐並列的領域,也不是與認識、評價並列的領域,而是包含在三者之中的一個更特殊的領域,研究這個領域的學科應稱為使用方法論,通稱方法論。

這樣,我們就把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系之中。由於人的認識活動在人的整個精神領域中處於主導地位,我們把認識論擺在價值論前面;由於認識活動和評價活動都有方法的使用問題,我們把方法論擺在認識論和價值論的後面。

其次是哲學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的起始原理問題。既然哲學體系的所有原理將按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排列,那麼,每個組成部分的起始原理都應該是該部分最抽象、最簡單的,也就是最一般的原理,而後面的原理應該一個比一個更具體、更複雜,因為後一個原理都以前一個原理為前提,而把它包含於自身之中。因此,找出各個組成部分的起始原理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難,特別是世界觀的起始原理,因為它是整個體系的第一個組成部分,其起始原理就是整個體系的起始原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