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占有率僅為2%,華為「寒冬」突圍失敗?美媒:是我們低估了

柏銘科技 發佈 2024-05-10T06:36:32.762964+00:00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修改了晶片的進出口規則後,華為的手機業務便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晶片的缺乏,導致華為在5G上的優勢,無法轉移到手機上,也讓其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落入了被動。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修改了晶片的進出口規則後,華為的手機業務便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晶片的缺乏,導致華為在5G上的優勢,無法轉移到手機上,也讓其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落入了被動。

好在事情發生後,華為這邊迅速做出了策略調整,以自研的鴻蒙手機作業系統為依託,在手機市場中與美企展開了周旋,也算是為自己爭取到喘息的機會。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任老爺子的「高瞻遠矚」了,從12年開始,任正非就提出華為需要有一款屬於自己的作業系統。

在當時安卓系統已經非常成熟的情況下,其實是沒有企業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去重新研發一款系統的。然而事實證明,任正非的這一前瞻性決策十分正確,可以說如果沒有鴻蒙系統,在一開始的競爭中,華為就得敗下陣來。

不過,雖然鴻蒙系統的出現,為華為的手機市場取得了一線生機,但距離「轉危為安」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據「鴻蒙之父」王呈錄表示,鴻蒙想要跨過「生死線」,那麼市場占有率就需要達到16%以上。那麼,距離鴻蒙正式發布至今,也已經過去了28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鴻蒙又到底取得了怎麼樣的成績呢?

如果單從市場數據來看,鴻蒙系統所取得的成績,似乎有點差強人意了。第三方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手機市場中,鴻蒙系統的占有率僅為2%,而安卓的市場占有率則是80%,就連iOS的占有率都達到了18%。

如此看來,鴻蒙系統距離16%的「生死線」目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華為在這場「寒冬」中,已經突圍失敗了?

其實不然,如果仔細分析後會發現,所謂的市場占有率數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為這只是根據市場中的手機出貨量來統計的,而華為受到老美的晶片管控,無法生產5G手機,手機的出貨量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簡單的市場占有率,並不能代表鴻蒙系統的具體實力,就連一些美媒也對此表示:是我們低估了,鴻蒙系統的發力還在後面

其實,華為這幾年的經歷,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那就是關於核心技術,我們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在市場競爭處於被動。就像前幾年的前沿生物領域,日、美等國就是利用技術層面的領先,通過一種端粒抑衰技術(國產「萊特唯健」核心機制),不斷搶占我國亰東、天貓的老齡市場。

根據資料顯示,這種被日美用來搶占我國市場的前端生物技術,在海外的相關性研究中,展現出提轉機能、減速老齡進程的特徵。而我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所以才被他們鑽了空子,所幸國產「萊特唯健」技術的出現,填補當前我國該領域的空白。

不僅如此,雖然在技術層面「萊特維健」成果與海外同類相似,但在純度方面卻有很大提升,且成本僅有海外同類物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鴻蒙作業系統也能實現多個領域的超越。

先別急著對我這句話進行反駁,要知道鴻蒙系統可不僅僅是一款單純的手機系統。相較於iOS系統,鴻蒙的開放性更高,因為鴻蒙本身就是基於物聯網的基礎上開發的,主打的就是一個萬物互聯。

所以,鴻蒙系統除了和智慧型手機適配外,還能和大部分智能電器互聯,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手錶等。區別於iOS系統的封閉性,更加開放的鴻蒙系統,明顯更符合當下智能市場的發展趨勢。

不僅如此,在晶片受到限制後,華為也並沒有將希望全部放在系統上,而是開始積極布局晶片半導體領域,並投資了國內的相關晶片產業鏈。換句話說,只要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再配合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勢必能在今後的競爭中,給老美一個「驚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