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亂世,究竟有多亂?一文便能瞭然於胸

小牧童那小罡 發佈 2024-05-10T05:36:48.159122+00:00

在封建社會之中,唐朝和宋朝都算得上是極為繁盛的王朝,但讓人費解的是,在這兩個繁盛朝代之間,卻夾雜著一段混亂的時光,這就是五代十國。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在封建社會之中,唐朝和宋朝都算得上是極為繁盛的王朝,但讓人費解的是,在這兩個繁盛朝代之間,卻夾雜著一段混亂的時光,這就是五代十國。整個五代十國才有五十三年,但是其中的混亂程度卻讓人難以想像。

如果說用兩個詞來形容五代十國的話,那必定是混亂和割據,尤其是對普通的百姓來說,這五十幾年簡直就是地獄般的存在。就連專門研究封建王朝的歷史學家也並不喜歡過於細節化的去描寫這一段歷史,大部分都是輕描淡寫的略過去了。

一、五代十國繼承了唐代後期的混亂

對於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五代十國這段歷史,追根溯源,還是因為唐朝動亂的一個後遺症。眾所周知,唐朝後期出現了安史之亂,這場叛亂對於整個唐朝來說影響都相當深遠,各個地方的節度使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積聚勢力

雖然說唐朝的統治者對此也隱隱不安,但是為了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平復戰亂,所以並沒有說什麼,這種情況下也只能任由發展了。許多節度使因為自身的勢力比較壯大了,所以之後對於朝廷的許多命令,就開始不那麼聽從了。

唐肅宗因為安史之亂的經歷,導致對於武將越來越不信任,反而開始重用宦官,但是重用宦官就會導致宦官專政的現象發生,當時唐朝有三個皇帝都是死於宦官之手。毫不誇張的說,等到了唐朝末期的時候,整個王朝已經處於中空的狀態了。

這個時候分散在各地的勢力,還有民眾瞅准了這一時期爆發了起義,其中黃巢起義就是規模比較大的一次起義。而在這次的起義隊伍中有一名大將叫朱溫。在進攻長安的過程中,朱溫所帶領的隊伍被唐軍所包圍,眼看快支撐不住了,於是朱溫就寫信給黃巢請求支援,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些求救的信件都被黃巢手下的一名將士給攔截了。

無奈之下,朱溫就想著暫時委身於敵人,就向唐朝表示自己想要投降,這樣一來唐僖宗反而高興不已,直接下令封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於是前幾天還起義抗唐的朱溫搖身一變成為了抗擊起義隊伍的唐朝將領。

除了朱溫之外,唐朝抗擊黃巢起義的隊伍里還有李克用帶領的隊伍,黃巢起義軍被打的節節敗退,起義軍記恨朱溫的反戈,於是就直接殺進了朱溫的軍營,這可把朱溫給嚇壞了,趕忙尋求李克用的幫助,李克用二話不說,直接派出了精騎去協助,最終平定了黃巢起義。

按理說這樣的兩個人關係應該不錯,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當初朱溫得到了李克用的幫助後,對他也是萬般的感激,於是就專門設宴去款待李克用,沒想到李克用醉酒之後竟然說起了朱溫從前的醜行,這也惹惱了朱溫,甚至想當場燒死李克用,好在最後李克用在部下的保護下安然無恙,但是這也讓兩個人的關係從此惡化。

朱溫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宰相崔胤的關係很好,當時唐昭宗在位的時候被宦官劉季述給軟禁起來,於是崔胤就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朱溫,朱溫帶領部隊到了都城,除掉了劉季述,解救了唐昭宗,為此朱溫也被封為了梁王,被准許留在京城。

這個時候朱溫並沒有真的去好好輔佐皇帝,反而開始架空皇帝的權力,等到時機成熟了就直接殺掉了唐昭宗,自己稱王,這也是五代十國的開端

二、五代十國的構成既複雜又混亂

五代十國之所以會有這麼個稱呼,主要是因為從唐朝到宋朝之間的這段時間,雖然只有五十三年,但是基本上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次改朝換代,整個中原地區都處在四分五裂之中,光是政權就建立了五個,在中原之外還有五個政權,總共有十個國家。

朱溫在除掉了唐朝皇帝之後建立了後梁,但是後梁建立沒多久,李存勖就稱帝了,這就是後唐,在稱帝之後專門針對朱溫這一勢力,除掉了朱溫的兒子朱友貞,整個後梁就走向了滅亡。

然而謀反可並沒有在李存勖之外,石敬瑭也開始謀反,甚至為了能夠壯大自己的勢力,石敬瑭選擇和契丹合作,對契丹俯首稱臣,並且承諾每年向契丹進攻大批的財物,甚至連燕雲十六州都割給了契丹。

可憐石敬瑭,自己以為找到了能夠依靠的勢力,但實際恰恰是引狼入室了,契丹在後晉安插了自己的內奸,就連石敬瑭身邊的將領對他這種賣國求榮的行為都表示了不恥,認為這樣卑微求來的勢力最終也會一無所有的。

等到石敬瑭的養子上位之後,不再像從前那樣給契丹定期進貢了,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後晉獨立起來,但是這種行為卻引起來契丹的不滿,甚至派遣了大批的軍隊南下討伐後晉。公元前946年,契丹的軍隊攻破了後晉的都城汴梁,並且將後晉的皇帝,也就是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俘虜到了北方

連統治者都沒有了,這就意味著這個王朝缺少了主心骨,沒過多長時間就走向了滅亡,不過在滅亡之前,後晉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割據勢力,其中比較大的一股勢力就是太原王劉知遠,所以雖然後晉被滅,還有殘存的勢力建立起了後漢,並且之後發動戰爭,奪回了被契丹占領的土地。

不過劉知遠的運氣貌似不太好,上位之後沒多久就死了,等到劉知遠的兒子上位之後還被手下的大將給奪了皇位,建立了後周,後周也是整個五代十國的末尾,九年之後,趙匡胤就在陳橋兵變之中取勝,建立了宋朝。

三、五代十國時民族之間「搞對立」

契丹作為少數民族,雖然一直都沒能占領中原,但實際上野心是相當大的,總想著能夠靠著中原政權內亂分一杯羹。在唐末爆發安史之亂的時候,契丹就在伺機而動,尤其是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之後的黃巢起義,整個唐朝可以說是元氣大損,這正是契丹的機會。

和漢族人相比,契丹因為長期以遊牧為主,所以在軍事作戰當中相當靈活,這樣的作戰特點也給戰爭勝利提供了條件,而漢族統治者也對契丹長期有一種忌憚的心理,導致漢族和少數民族一直都是處在對立的狀態下。

在五代十國時期,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依舊是處於對立的狀態下,但是因為整個五代十國都相當的混亂,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進行混戰,反而間接的推動了民族之間的融合,民族之間的對立沒有像之前那麼嚴重了。

漢族政權之中出現了不少的漢奸,這些人將國家內有用的軍事,政治信息傳遞給少數民族,通過這種方式來賺取利益。在五代十國時期,燕雲十六州都因此丟失了,這足以看出政治上兩個民族之間依舊是水火不容的狀態。

一直以來,漢族人,或者說是漢族政權崇尚的都是儒家思想,所以面對著各種衝突都是以和為貴,儘量不想起衝突,但是整個五代十國都是處在混戰之中,處在這種環境之中,久而久之漢族人也變得暴力了起來,崇尚武力成了當時的社會風尚。

因為五代十國的時候過於混亂,不光有國家與國家間的矛盾,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甚至每一個政權內部都存在著許多的矛盾。各種鬥爭摻雜在其中,使得整個五代十國的關係都相當的複雜。就連後來研究這段歷史的史學家都表示,想要理清這段歷史十分困難。

四、五代十國最終從混亂走向統一

前面提到了,當石敬瑭的養子即位之後不再對契丹進貢之後,契丹就隨即發動軍隊南下滅掉了後晉,後晉滅亡之後,河東的節度使劉知遠便趁機在太遠稱帝,隨即進入了開封,改國號為漢,也就是五代十國中的後漢。

等到劉知遠的兒子即位之後,對於身邊的功臣一直都是保持著懷疑的心理,密謀想要誅殺這些大臣,大臣郭威在得知消息之後就先發制人,建立了後周。雖然說郭威建立了後漢,不過後漢還有許多殘餘的勢力,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北漢,算是實現了對於後漢的復興。

郭威僅僅在位三年就因病而死,之後他的養子柴榮繼承了皇位,與此前五代十國的許多皇帝不同,柴榮一心想要統一天下,所以稱帝之後就定期的進行軍隊訓練,自己也是相當的勤於政務。

柴榮在位期間曾經出兵北漢,後蜀,紛紛取得了勝利,在奪得三州之後,柴榮又開始南下,想要奪取江北之地,迫於無奈,南唐的君主也只能對後漢俯首稱臣。這個時候,整個後漢的勢頭可以說是相當好的,於是柴榮又率領部隊去討伐遼國,只可惜在這個過程中柴榮患病,不久之後就離世了,整個討伐的部隊也就班師回朝了。

在柴榮死後的第二年就發生了陳橋兵變,趙匡胤建立了北宋,北宋建立之後,趙匡胤就準備繼續柴榮統一天下的霸業,這個時候五代十國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了,到了公元979年,宋太宗帶領軍隊討伐北漢,自此五代十國中江僅存的北漢也滅亡了。

現在的很多人對於五代十國的了解並不多,因為本身關於這一段歷史的史料就相當少。因此不少人會抱怨歷史學家的不作為,但深入了解了之後才明確,五代十國簡直就是一團亂麻般的存在,甚至不禁讓人感慨一句,這改朝換代怎麼這麼頻繁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