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的典型表現和調理方法

中醫彭鑫博士 發佈 2024-05-10T03:19:39.873011+00:00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千零七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帝曰:願聞其異狀也。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髒。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千零七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帝曰:願聞其異狀也。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髒。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髒則瞋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


(接前文)我們再往後看,叫做「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表病,就是陽氣被虛邪賊風所傷的,都是傷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上為喘呼,他就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外表的陽氣受邪,邪入六腑,就會出現發熱不得安臥,氣上逆而出現喘促,這就有點像陽明腑實證了,喘促一般代表著腑實,如果就是氣分的證,有可能就是熱渴汗出,這種白虎湯的這種感覺。如果入五臟,則䐜滿閉塞。如果說陰受傷,入陰分重點是入哪裡?是入太陰,這裡邊舉的例子就是太陰,邪入五臟就會出現脘腹脹滿,閉塞不通,在底下表現為大便泄瀉,病久就會產生腸澼,就是痢疾這種情況。他舉的例子就是太陰脾經。


我們知道脾和胃是合著的。但是實際上很多患者說我脾胃不好,大多數是實際上指的是脾不好,不是指的胃。脾虛的這些表現一開始可能只是脹氣,但還沒有腹瀉,這種情況先是腹脹,運化不動,吃點東西感覺堵在胃口下不去,再往下有可能就是吃點涼的,吃點硬的就開始腹瀉,古人生活條件不好,但現在可能很少見,如果是再往下發展,有可能就會出現痢疾,這都是脾胃受傷的。在張仲景的思路來看,肯定是到了後面大便溏脾虛這種情況就用理中湯或者附子理中湯來調理。在一開始脘腹脹滿,閉塞不通的時候可能病比較輕,我們看到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會出現肚子脹反酸燒心。這種情況出來之後,我們就可能用平胃散,或者是半夏瀉心湯來治。這都是根據患者的病程病的階段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千零七十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