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海軍如何統治海洋?

南宮欽 發佈 2024-05-10T01:48:16.418721+00:00

當我們討論羅馬的軍事力量時,想到的是軍團,但羅馬海軍在建立和維護羅馬帝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羅馬海軍不如軍團出名,但在建立和擴大古羅馬的權力和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我們討論羅馬的軍事力量時,想到的是軍團,但羅馬海軍在建立和維護羅馬帝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羅馬海軍不如軍團出名,但在建立和擴大古羅馬的權力和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 18 世紀末確保英國統治世界海洋的喬治亞海軍相比,羅馬海軍對於維持羅馬對地中海和其他海域的控制至關重要。從海洋到河流,大大小小的戰艦艦隊在水域巡邏,消除敵對威脅,確保貿易和客運航線安全。

在其權力的鼎盛時期,羅馬海軍僱傭了數萬名水手,並且至少在數量上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軍。然而,一開始,羅馬人並不是海上超級大國。

帝國之前的羅馬海軍

早期的羅馬人並不是一個航海民族,共和國早期也沒有一支有效的海軍。隨著針對海上城市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 264-241 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到 256 年,羅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 330 艘艦船的海軍。

公元前 261 年,元老院下令建造 100 艘五槳槳帆船和 20 艘三槳槳槳帆船(分別配備 5 排槳和 3 排槳的槳式槳帆船)。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 (Polybius) 報導說,第一批羅馬五角船是迦太基船隻的複製品,該船隻擱淺並被俘虜。

他聲稱整個羅馬艦隊是在 60 天內建成的。儘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造一支由 100 艘船組成的完整艦隊似乎不太可能,但這些船可能是根據該船的設計大量生產的。

在西西里島海域打撈上來的一艘小型迦太基軍艦的龍骨上刻有數字和字母,以顯示肋骨的放置位置。木材上還刻有關於在何處進行接縫和切割的說明。

如果迦太基人按照標準設計大量生產船隻,那麼羅馬人很可能在建造他們的艦隊時效仿他們。然而,羅馬和迦太基建造船隻的方法至少有一個顯著差異。

在西西里島附近發現了迦太基和羅馬艦隊之間第一次布匿戰爭最後海戰的遺蹟。在這些發現中,有幾隻青銅公羊。大多數是羅馬人,證明了羅馬人對組織和質量工程的嗜好。

每隻公羊都印有「財務官蓋烏斯之子盧修斯·昆西烏斯認可這隻公羊」的印記。相比之下,唯一的迦太基公羊刻有「我們向巴力祈禱,這隻公羊將進入這艘敵艦並造成一個大洞。」

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後(漢尼拔騎著大象越過阿爾卑斯山),常備的羅馬海軍就沒有了。羅馬依靠與海上城市別迦摩和羅得島(今土耳其境內/附近)簽訂的條約提供的船隻。

海盜的重大問題再次導致了常備海軍的建立。公元前 67 年,著名的將軍和前任領事龐培受元老院委託,負責結束危及羅馬糧食供應的海盜襲擊。通過徵用希臘槳帆船並將它們編成 13 支艦隊進行有組織的掃蕩,他在 40 天內驅散了海盜。

經過僅僅三個月的海戰,西里西亞海盜主要據點的最後一戰基本結束了東地中海地區大規模有組織的海盜活動。龐培俘虜了 20,000 人,俘獲了 90 艘船隻,並收回了巨大的財寶。

制霸地中海

常年的勝利孕育了信心並導致了羅馬對北非的最終入侵,他們新獲得的海上力量使共和時期的羅馬軍團能夠登陸北非海岸,並將戰爭從義大利帶出並轉移到迦太基人的手中。

事實上,他們的海軍變得如此成功,以至於漢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放棄了曾經強大的迦太基艦隊,轉而專注於陸上作戰。

隨著迦太基的最終毀滅以及公元前 146 年第三次布匿戰爭的結束,羅馬成為了地中海的主人。

終結羅馬共和國的亞克興戰役

公元前 44 年朱利葉斯·凱撒在三月十五日被暗殺後,馬庫斯安東尼烏斯和 屋大維(凱撒的收養繼承人)之間爆發了戰爭。海上力量在戰役中至關重要,這對決定勝利者具有決定性意義。

隨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的主力部隊在希臘西北海岸,屋大維的海軍上將維普西安努斯阿格里帕切斷了他們的補給。在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從海上逃走後,安東尼的艦隊有 200 艘船,一百多艘向屋大維投降。

帝國時期的羅馬海軍

屋大維成為凱撒奧古斯都,共和國成為帝國,奧古斯都統治時期海軍仍然是羅馬軍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大艦隊都駐紮在義大利。米塞內以那不勒斯灣為基地,有 10,000 名士兵在義大利海岸和地中海的西部地區巡邏。

拉文納特號有 5000 名士兵在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東部巡邏。有8個省級艦隊,其中一些以河流為基地:亞歷山大(埃及海岸和尼羅河)、敘利亞(敘利亞海岸和愛琴海)、莫西卡(多瑙河東部和黑海北部)、潘諾尼卡(多瑙河中上游)、 勞瑞肯斯(靠近恩斯河的多瑙河上游)、龐蒂卡(黑海南部和東部)、日耳曼(萊茵河入北海)和不列顛(英國海岸線)。

位於那不勒斯灣北岸的 Misenum 是近 400 年來主要艦隊的總部。它是在與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的戰爭後由阿格里帕為奧古斯都建立的。

公元 69 年,有 10,000 人和 50 多艘船隻駐紮在這個嚴格意義上的軍事港口。分遣隊駐紮在西海岸的幾個主要港口,包括奧斯蒂亞,這是為羅馬服務的台伯河河口的主要港口。

義大利第二艦隊於公元前25年在波河亞得里亞海的拉文納建立,它嚴格來說是一個軍港。在公元 69 年,它主要擁有三列槳戰艦和一支約 5000 人的分遣隊。

2世紀末以後,又恢復了逢急召集海軍的舊策。

公元230年有十支艦隊,到公元284年只剩下兩支義大利艦隊。盜版再次成為一個主要問題。在戴克里先的領導下,舊艦隊被更小的艦隊所取代,每個艦隊駐紮在一個港口,負責在母港附近的一小塊區域巡邏。公元 324 年,當君士坦丁和李錫尼為分裂的帝國而戰時,奧古斯都的帝國海軍已面目全非。

軍艦

羅馬軍艦源自希臘廚房設計。在遠洋艦隊中,三種主要設計是三列槳、四列槳和五列槳。在共和國期間,五角輪是標準船。在帝國初期的亞克興海戰之後,三列槳戰艦成為了主力艦。

這些船又長又窄,通常是7:1的比例。沒有一個已知的長度超過 200 英尺。他們在水中騎得很低,在公海不是很穩定。

雖然商船用金屬(通常是鉛)包裹,但沒有證據表明軍艦是。在冬天,它們被拖上岸並經常存放在掩護下以保護它們。

動力由槳手和帆提供。三列槳戰艦有三排槳和 150 名槳手。每個賽艇運動員都拉著自己的槳。據信,五人槳有 5 名男子拉動每隻巨大的槳,因此划船員有 400 人。對於三列槳帆船,短時衝刺速度(撞擊速度)可能達到 9 或 10 節。

一個大帆船中部,有一個桅杆可以在海上降下進行戰鬥,另一個靠近船頭的較小帆可以在不需要精確控制時提供推進力。

1985 年,根據公元前 5 世紀或 4 世紀的設計建造了一艘希臘三槳帆船 Olympias。長 121 英尺(40 米),寬 17 英尺(5.5 米),橫樑(高度)為 18英尺(5.3 m),重達 70 噸。它的機動性令人震驚。

由 170 名槳手組成的船員在一分鐘內展示了 180 度轉彎,曲線不超過 2.5 船長,一側的槳手不划船,而另一側的槳手划船。

在海上試驗中,實現了 2.15 節(2.5 英里/小時或 4.0 公里/小時)的穩定速度和 9 節(10.6 英里/小時或 17 公里/小時)的短爆發速度。

戰鬥策略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的主要優勢之一是他們能夠適應和改進對手的技術和戰術,並專注於他們已經擅長的事情。雖然傳統的衝撞戰術並沒有被放棄,但在公元前 3 世紀左右,羅馬船隻配備了烏鴉座,以適應他們在陸戰中的優勢。

這座登船橋繞著一根杆子旋轉,由於末端有一根沉重的尖刺,它牢牢地固定在敵艦的甲板上。

一旦附著,羅馬士兵就會蜂擁而至,與敵人進行肉搏戰,這是一種他們更自在、更有經驗的戰鬥形式。

烏鴉座的引入使羅馬人能夠將海戰從撞擊和擊沉轉變為與海軍陸戰隊一起登船。這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勝利,而且還使他們能夠掠奪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並奪取船隻供自己使用,而不是簡單地將其擊沉。

在最初階段,這種新的戰鬥方式使羅馬人在對抗迦太基艦隊時取得了一些壓倒性的勝利,例如公元前 260 年在西西里島海岸外的邁萊。

然而,烏鴉座並非沒有問題。烏鴉座增加的重量使他們的船隻機動性和適航性降低。重量影響了船隻的重心,使它們容易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傾覆。在入侵非洲期間,羅馬人在風暴中損失了許多船隻。

而在羅馬帝國時期,他們的戰鬥策略是海軍交戰和步兵突擊的結合。戰艦在海平面附近配備了一個青銅護套的撞錘(主席台),用於刺穿敵人的船體,但「撞擊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戰鬥口號。首選的攻擊方法是讓海軍陸戰隊登陸敵方甲板並與船隻進行肉搏戰。

畢竟,敵艦沉沒帶來榮耀,而敵艦被俘則帶來榮耀和財富。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使用的原始登船裝置是一塊長木板 ,可以從船頭放下,將長釘釘入目標船隻的甲板。改用杆子或鏈條上的抓鉤可以讓船員靠在敵人的一側。然後士兵們可以穿過輕型梯子到達敵人的甲板。

奧古斯都艦隊司令阿格里帕設計了一項重大進展。哈帕克斯從彈射器發射抓鉤,大大增加了捕獲船隻的範圍。

軍官

海軍是軍隊中聲望較低的部門,更類似於由騎馬者指揮的由非公民組成的輔助部隊,而不是擁有公民士兵和元老院指揮官的軍團。

每個艦隊的指揮官都是馬術騎士團的級長,就像指揮輔助部隊的級長一樣。艦隊最初配備軍官。在克勞狄烏斯治下有一段時間,這項工作是文職工作的一部分,有些人沒有真正的軍事經驗。在這被證明是不夠的之後,維斯帕先重組了海軍並提高了其軍官的地位。

米塞內艦隊長官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馬術職位之一,也是輝煌職業生涯的圓滿結束。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老普林尼擔任此職。他帶著艦隊去營救倖存者,留下來研究火山噴發,最後死在有毒氣體中。

駐紮在那不勒斯灣米塞努姆或亞得里亞海北部拉文納的艦隊長官的職位是行政性的,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戰鬥。較小的省級艦隊由騎術長官指揮,相當於輔助部隊的指揮。在 2 世紀,省長的典型任期為四到五年。

較低級別的軍官以希臘模式為基礎,並有希臘名字。古希臘艦隊指揮官是一名中隊指揮官,他指揮著 10 艘左右的船隻。三位一體是一位船長。奧古斯都手下的這些軍官通常是熟練的希臘水手。晉升機會有限,海軍被認為是羅馬軍事機器的次要部門。

船員是按照希臘路線組織的,但疊加了羅馬軍事指揮。每艘船都有一個小型行政人員,由一名年長的軍團士兵負責。此外,一名百夫長和他的副手負責管理船員和少量步兵。三主教和百夫長之間在等級和控制方面的確切關係尚不清楚。所有船員都接受了戰鬥訓練,這大概是由百夫長指揮的。

船員

羅馬和義大利其他地區沒有偉大的航海傳統,因此大多數水手都來自從事海上貿易的省份。有些是羅馬公民的自由人,但大多數可能是遊民(不是羅馬公民)。

埃及為羅馬戰艦提供了許多水手。雖然商船可能有奴隸槳手,但羅馬海軍使用的是自由人,他們應徵入伍為羅馬的軍事目標服務,就像軍團或輔助士兵一樣。

船員、賽艇運動員等都是從平民中招募的。男子入伍服役 26 年(比羅馬輔助部隊的入伍者多一年)。退伍後,這名水手成為了羅馬公民。

軍艦的船員包括水手和一小部分訓練有素的步兵,很像今天的海軍陸戰隊。賽艇運動員和其他船員也接受了使用武器的訓練。戰鬥中,艦機動靠近敵艦,讓步兵登艦戰鬥,接管敵艦。有時船員也與敵人交戰。

必要時,可以調遣海軍人員,以充實精疲力盡的軍團。Nero、Vespasian 和 Hadrian 使用艦隊作為戰士來源來補充 I 和 II Adiutrix 以及 X Fretensis 軍團。

結論

海軍的命運反映了帝國的命運。11世紀以後威尼斯和熱那亞海上共和國的崛起以及帝國勢力的削弱導致了帝國海軍的衰落。到 14 世紀中葉,曾經統治地中海的強大的羅馬海軍如今只剩下昔日的影子。

最後,在 1453 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奧斯曼土耳其人摧毀了羅馬帝國及其海軍的最後殘餘勢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