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中,來自魏國的信陵君為何能夠毫無爭議地排在首位?

鄧海春 發佈 2024-05-09T18:11:51.008510+00:00

到了戰國時代中後期,為了應對通過變法改革迅速崛起,對東方六國產生巨大威脅的秦國,另一個特殊群體出現,那便是以戰國四公子為首的貴族公子們。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隨著周天子逐漸失去威信,原本以拱衛天子為職責的眾諸侯國開始互相攻伐,擴張自己的勢力。在相對自由的社會環境中,大量持有不同主張的思想家湧現,並通過為諸侯效力而實踐自己的治國理念。

到了戰國時代中後期,為了應對通過變法改革迅速崛起,對東方六國產生巨大威脅的秦國,另一個特殊群體出現,那便是以戰國四公子為首的貴族公子們。這些出身不凡的公子通過豢養門客的形式網羅人才,隨後在各國間遊走,達到聯合抗秦的最終目的。而在他們當中,曾竊符救趙、兩度破秦的信陵君可以說是毫無爭議地排在了首位。

信陵君本名魏無忌,生於魏國都城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一帶,出身貴族的他乃是魏昭王的幼子。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安釐王繼位,作為魏安釐王異母弟的魏無忌於次年被封在了信陵,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信陵君之名也由此而來。據《史記》記載,信陵君謙和寬仁、禮賢下士,因此各國人才爭相前去投奔,以至於他的門客達到了三千人之多。

門客眾多的信陵君既收穫了來自其它諸侯國的忌憚,也招致了兄長的猜忌。一次,信陵君正與魏安釐王下棋,邊關突然傳來消息表示趙國舉兵犯境。魏安釐王本欲召集眾臣緊急商議對策,但信陵君卻淡定表示這只是趙王在邊境打獵而已,並非來犯。沒過多久,果然傳來消息稱原來是趙王打獵。魏安釐王詢問信陵君如何提前知曉,後者表示趙王身邊就有自己的眼線,所以能夠早早知曉其行動計劃。

見弟弟已經擁有了如此強大的人脈,魏安釐王非但沒有感到驕傲,反而開始擔心自己身邊也有信陵君安插之人,害怕自己有朝一日會被其取代,從此再也不敢讓信陵君參與國事。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趙國兵敗長平之戰,秦軍乘勝追擊,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包圍。收到趙國求救的消息後,魏安釐王原本派出了將軍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援助,但在遭到秦昭襄王警告後便下令大軍停止進軍。

見此情形,信陵君多次勸說魏安釐王進兵,但都沒能成功將其說服。萬般無奈之下,信陵君甚至自己湊到了百餘輛戰車,打算率領自己的門客前去與秦軍拼死一戰。臨出發之際,信陵君此前親自請來的門客侯嬴提出了派魏王寵姬如姬偷竊兵符之計。信陵君依計行事,終於得到兵符,他當即啟程,很快來到了晉鄙駐紮的鄴城。

儘管拿出了兵符,但晉鄙仍舊心存懷疑,不願交出兵權,早有準備的信陵君派門客朱亥殺掉晉鄙,隨後率領魏軍向邯鄲進發。值得一提的是,出征之前信陵君專門下令道:「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來到邯鄲城下,本已是強弩之末的秦軍無力應對魏、趙聯軍,於是只得撤離。

邯鄲之圍解除後,趙王親自來到郊外迎接信陵君,並表示:「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此前信陵君、平原君常常齊名,但從此以後平原君便不敢拿自己與信陵君相提並論了。因為擔心魏安釐王追究自己竊兵符的責任,信陵君不敢回去,便一直待在趙國長達十餘年。見信陵君出走,秦國便毫無顧忌地大肆進攻魏國,魏安釐王只好連忙派遣使者請求信陵君回國。

回到大梁後,信陵君被魏安釐王拜為上將軍,執掌魏國兵權。隨後,信陵君向各國求援,趙、楚、韓、楚紛紛出兵相助。秦莊襄王三年(前247),信陵君統領五國聯軍擊敗秦國名將蒙驁的軍隊於黃河南岸。緊接著,信陵君繼續進軍至函谷關外,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出戰,史載:「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

見無法在戰場上擊敗信陵君,秦昭襄王便施展離間計讓魏安釐王再度開始猜忌信陵君。中計的魏安釐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權,五國聯軍沒了信陵君統領便各回各家,東方諸國由此失去了徹底擊敗秦國的大好機會。自知收到猜忌的信陵君從此不再關心政事,每日只縱情享樂,最終於四年後去世。信陵君去世的十八年後,魏國宣告滅亡。

相比於戰國四公子的其他三位,信陵君的成就遠遠不止於招納了大量賢士。他先是甘願背棄祖國偷竊兵符救援趙國,後來又放棄在趙國的崇高地位毅然返回魏國與秦軍抗衡。在遭受昏庸無能的兄長猜忌後,他沒有選擇將其取代,而是默默接受了這一切。作為魏國乃至於東方諸國最後的頂樑柱,信陵君位列四公子之首的確實至名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