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最精明」的方式,不是請人吃飯,是給他們這些東西

舒山有鹿 發佈 2024-05-09T04:16:33.882230+00:00

清代的曹雪芹寫過一副《寧府上房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人世間一切跟人有關的事兒,都是一門學問。至於人情,那更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東西。或許,「人」的本身,就是一門課程。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就需要培養一種能力,社交能力。

清代的曹雪芹寫過一副《寧府上房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人世間一切跟人有關的事兒,都是一門學問。至於人情,那更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東西。或許,「人」的本身,就是一門課程。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就需要培養一種能力,社交能力。跟誰交往,怎麼打交道,如何維繫關係,這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交友的對象找錯了,吃虧的就是我們。不懂得與人打交道,就很難混下去了。至於關係,如果不懂得維繫,哪怕是貴人也會離我們而去。

有人會說,自己真心實意了,難道還不夠嗎?在這個世上,有些事兒,並不是說你一廂情願就能解決的。凡事,都要講藝術和技巧。

與人交往最精明的方式,不是請人吃飯,而是給他們這些東西。

一、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距離感」。

很喜歡這麼一句話:「你給我留空間,我給你留餘地。」

簡而言之就是,你沒有咄咄逼人,我也沒有咄咄逼人,雙方既不疏遠,也不過分靠近,保持一定的空間和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其實就是一場劫難。而人與人之間靠得太遠,關係未免就生疏了。最好的做法,便是「適當」交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太緊密的關係,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鬧矛盾。沒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感,就無法讓關係得以長久。

就跟兩隻刺蝟一般,本來保持距離就相安無事。但是,它們抱在了一起,沒有任何的距離,不就只能互相傷害了嗎?

跟別人的關係再好,也要注意「刺蝟效應」。為了不互相傷害,尊重各自的私人空間,那是必要的。


二、給他們一定的「信任」。

談到「交往」,就想起一個社交高手,名為劉邦。

眾所周知,小混混出身的劉邦,文比不過蕭何,武比不過樊噲,帶兵比不過韓信,謀略比不過張良,但他就是讓這些人當了他的手下,從而建立了大漢帝國。

比劉邦強大的項羽,為什麼輸了?而比項羽弱小的劉邦,為什麼贏了?原因顯而易見,項羽的社交能力太弱,駕馭人心的能力不行。而劉邦,恰恰是這方面的高手。

比如跟韓信打交道。韓信一來,就被蕭何推薦,成為了大將軍。劉邦對於蕭何的推薦,以及韓信的能力,毫無懷疑,特別信任他們。

就是這種「信任」,讓手底下的人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實現了駕馭人心的最高境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論跟誰交往,也不管我們的地位高不高,都要給身邊人「信任感」。你信任了他們,他們才能信任我們。

三、給他們相應的「利益」。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過,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馴服一條旺財,都需要好些骨頭,又何談是唯利是圖的人呢?沒有利益,就不會有長久的感情。特別是當老闆,或者做生意的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你跟某個人合作賺錢,別人看在情分上,幫了你一把,最後你也成功了。對於這個人,你該怎麼感激,或者與之相處呢?

一位網際網路帝國的大佬說過,賺到錢的時候,不要都放回自己的口袋,要掏一部分去別人的口袋。你讓別人賺到錢,別人才會更加賣力幫你。

人性,本就是「唯利是圖」的。有錢了,別人才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而沒有利益,又有誰會來到我們的身邊呢?一切事兒,都是以「利益」為基礎的。

正如太史公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就是與生俱來的人性,既然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利用這樣的人性,來發展自己。

四、給他們關鍵時候的「幫助」。

別人遇到小事,他們能夠解決,我們就不要多管閒事了。不然,別人會認為我們想控制他們,干擾他們的生活。這,就適得其反了。

別人到了一定的高位,我們再去幫助他們,已經遲了。沒有人喜歡晚來的幫助,也沒有人喜歡走上坡路時的阿諛奉承。

幫助一個人,投資一個人,最恰當的做法, 就是在關鍵的時候,給予別人幫助。而關鍵的時間,跟這三點有關:一是別人身處低谷的時候,二是別人無法自救的時候,三是別人求我們幫助的時候。

另外,需要幫的人,不能是小人,一定要是君子。在關鍵的時間點幫助了君子,那雙方的恩情種子就種下了,未來絕對會長出累累碩果。

對於真正愛我們的君子,別吝惜自己的精力和幫助。有些時候,我們的滴水之恩,會換來別人的湧泉相報。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就是一門「察言觀色,把握時機」的學問,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參悟。

文/舒山有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