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5甲是殲5戰鬥機的改型,有哪些不同之處

烈日炎天 發佈 2024-04-28T09:03:59.376479+00:00

1956年9月,我國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殲-5正式投入批量生產,該機參照前蘇聯米格-17戰鬥機研製,採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布局,全金屬結構。

1956年9月,我國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殲-5正式投入批量生產,該機參照前蘇聯米格-17戰鬥機研製,採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布局,全金屬結構。殲-5戰鬥機至1959年5月停產,各型號生產數量為:基本型767架,殲教5教練機1087架,殲偵5偵察校射機16架。

殲-5戰鬥機性能參數:乘員1人,機長11.36米,高度3.8米,翼展9.6米,前後輪距3.37米,空重3939千克,最大起飛重量6000千克;動力系統為一台渦噴-5型加力發動機,加力推力33.15千牛,最大時速1145公里,爬升率每秒75.8米,實用升限16000米。

內載燃油航程1020公里,帶副油箱1560公里,作戰半徑600公里,起飛滑跑距離590米,著陸滑跑距離835米;武器為機頭左下方2門HP-23毫米機炮,機頭右下方1門37毫米機炮,機翼下可掛100-250千克炸彈。

從上述參數可以看出,殲-5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火力猛等特點,在當年是一款不錯的戰鬥機。殲-5首次實戰發生在1958年2月18日,當時海軍航空兵4師2架殲-5,擊落國民黨空軍竄犯山東半島的1架RB-57A高空偵察機,初戰告捷。此後殲-5多次擊落入侵的敵機,為保衛領空做出了貢獻。後來還向朝鮮、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蘇丹、辛巴威、坦尚尼亞等10餘國援助、出口殲-5各型戰鬥機。

殲-5甲戰鬥機是殲-5的主要改進型,總共生產了124架。殲-5甲是在殲-5基礎上改進而來,那麼與原型機有哪些不同之處呢?我們來探究一下。自從殲-5服役之後,憑藉優秀的性能成為人民空軍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的主力戰鬥機,但是,殲-5在使用中暴露出最大的缺點是只能白天執行任務,沒有能力對付夜間入侵的敵機,針對這個缺陷,軍工部門經過努力,研製出殲-5甲夜間戰鬥機。

殲-5甲與殲-5相比,不同之處在於機身頭部外形改變,內部加裝了航電設備。殲-5甲將前機身加粗,機頭上端有突出進氣口前緣313毫米的鯊魚嘴狀雷達罩,進氣口內加裝了半球形天線中錐,這兩個部位都採用硬度較小的非金屬材料製造,塗藍色油漆,裝有簡單的RD型搜索瞄準雷達,這讓殲-5甲獲得了比原型機強大的夜戰能力。

1959年5月29日,空軍第18師的殲-5甲戰鬥機在夜間擊落入侵的美制B-17G轟炸機後,軍工部門改進了RD雷達,將向下視野由14度改為7度,上仰視野不變,從而屏蔽了殲-5甲尾追低空飛行的B-17G時,雷達收到的地面反射雜波。

殲-5甲改進機頭安裝雷達後,擁有了全天候作戰能力,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如武器系統全部改成了3門23毫米HP-23航空機炮,備彈300發,比殲-5基本型火力略有下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