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GDP世界領先,蘇軾為啥買不起房?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4-29T13:26:51.754961+00:00

距今千年的宋人過著「宋瓷般精緻的生活」。他們的面貌幾乎與現代人接近,關心房價和乾飯,宮廷到民間都風靡妝容時尚,一日三餐的習慣在宋代開始普遍。「坊中有市,市中有坊」的街巷制度造就了汴京城的市井煙火氣息,放風箏、飲茶寫詞,踢蹴鞠,不亦樂乎。

距今千年的宋人過著「宋瓷般精緻的生活」。他們的面貌幾乎與現代人接近,關心房價和乾飯,宮廷到民間都風靡妝容時尚,一日三餐的習慣在宋代開始普遍。「坊中有市,市中有坊」的街巷制度造就了汴京城的市井煙火氣息,放風箏、飲茶寫詞,踢蹴鞠,不亦樂乎。經濟文化的繁榮之下,北宋人均GDP比同時期的歐洲還要高。沒有手機網絡,宋朝文人下班後有怎樣的小資生活?為啥大文豪蘇軾在當時都買不起房?哪些宋代美食流傳至今?澎湃問吧邀請文史愛好者趙帥一起聊聊宋代真實的市井生活。

點擊圖片即可提問

宋朝GDP水平

@烏龍:宋朝房價有多貴?是不是文人買不起房,富有的商人能揮金購豪宅?

趙帥:根據王禹偁《李氏園亭記》的記載∶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熏戚世家,居無隙地。當時的住宅價格相對較高,開封城內的普通住宅在千貫左右,折算人民幣大概是百萬以內。對於當時的普通人來說,還是不好湊齊的。富商往往有能力購置房產,文人有的中年才能買房,以蘇軾為代表的很多文人在早期都是租房住。

@大森林:宋代跟唐代相比總體水平如何?

趙帥:經濟方面,唐朝占當時世界總GDP的35%(人口占比35%),北宋占世界總GDP的11%到15(人口占比40%)。根據《全球文明史》論述,從市場化程度、海外貿易的數量、平均面積產量及其手工業工具和技術的複雜程度方面看,中國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是從唐朝開始。

軍事與政治方面,宋朝的應對手段比起唐朝,顯得過於優柔寡斷,以至於人們留下了強唐弱宋的印象。其實唐朝在對吐蕃諸部的戰爭中也曾吃過敗仗,不過並沒有出現類似宋朝一蹶不振的情況,打敗仗之後越戰越勇,打不過就和親,國家政權正常運轉,不存在遷都或者皇帝被俘的情況。

外交方面,唐朝需要應對四周少數民族的侵略和戰爭,處理周邊關係、漢民族與其他民族關係。而宋朝更注重漢民族自身發展與穩固,自身發展相對穩定。

總體來說,唐宋屬於性質不同、水平相當的兩個朝代。

@大魚在天:請問宋代一般人家有幾口人?住多大的房子?

趙帥:據程民生教授《宋代家庭人口數量初探》中推測,宋代家庭人口大約每戶在9人左右。但根據不同區域又有所不同,比如明初修纂的《南寧志》在《戶口》記載:「宋朝寧浦、永淳二縣計戶六千二百九十九戶,丁二萬六千八百六十四口。」,平均家庭人口約4.3人。據何忠禮先生推測,宋代家庭一般也是五六口之家,這個數字是相對合理的。

這五六口之家的居住面積,也根據不同的社會階層和收入有所不同。按照官方統一設置的民房標準來說,普通居民的居住面積也不大。紹興六年(1136年),朝廷在江淮州縣組織流民建莊屯田,規定每5頃為1莊,每莊蓋草屋15間,「每一家給兩間」,也就是2間草屋是普通民房的標準。

真實的文人生活

@阿飛負傳:宋朝文官下班後的夜生活有多豐富?酒樓中最暢銷的酒是什麼?

趙帥:宋朝的夜市在所有朝代中公認是最繁華的,吃的玩的應有盡有。從皇城南門的朱雀門出去,直往龍津橋,偏向東方便是州橋,龍津橋和州橋都對著皇城的御街,這基本就是夜市最繁華的地方了。「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至朱雀門。街西過橋, 即投西大街,謂之曲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樓子,後有台,都人謂之『台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戶,銀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飯、熟羊肉鋪。」,吃的玩的都異常豐富。

其中的名酒實在是太多了,據《武林舊事 諸色酒名》記載,有皇都春、思堂春、卞洲春、留都春、蓬萊春、淳玉春、秦淮春、淳王春、和酒等六十餘種。

京師之外,全國各府路州縣都有地方性的名酒。據宋朝人張能臣《酒名記》載,一百二十八處,一百八十九個酒名。比如開封府的瑤泉,南京的桂香,太原的靜制堂等。

後人也整理過宋朝的名酒,比如明人徐炬《酒譜》載,宋代地方上的名酒還有齊雲、清露、秋露白、金盤露、珍珠紅、洞庭春、郫縣郫筒酒、戎州荔枝錄等等。

可見宋朝的人是真的能喝會喝愛喝。

@齊天大聖QTDS:在宋朝當文官做白領是怎樣的體驗?宋代雖重文輕武,但真的很盛產文人雅士,這個"賽道"難道不會很卷嗎?

趙帥:首先,從官員入仕的角度來說,宋朝文武官員入仕之途都很內卷,其中文官自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至從九品的迪功郎,共三十七階,這其中每一階都是「卷」出來的。

其次,文官在宋朝的職場中還是很有面子的,宋太祖出身武夫,害怕趙宋天下蹈後周之覆轍,故從大宋建立開始就大力推行文官政治,在中央至地方機構中,儘可能用文士取代武將,這也是宋初政制改革一項重要內容。

「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聯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見當時文官的地位是高於武官的。

再次,文官在官場中也是很霸氣的,懟皇上懟官員都是常事。據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三記載,在宋仁宗和郭皇后、尚美人的廢后事件中,御史中丞孔道輔、右司諫范仲淹文官曾聯合十多名官員上書反對廢后。

最後,宋朝的文武官員並不是完全割裂的,如上文所說,文臣統兵的現象在整個宋朝也很常見。北宋初年的時候,如部署、鈴轄、都監之類統兵差遣,是專用武將的。在宋太宗末年鎮壓王小波、李順起義時,一度任命科舉出身的文臣、參知政事趙昌言「為川峽五十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後來,文臣統兵逐漸形成體制,「凡州縣兵馬,其長吏未嘗不同管轄,蓋知州則一州之將,知縣則一縣之將也」,之後幾乎成為常態。

綜上,宋朝的文人雅士當得了文官,當得了武官,也「卷」得起來。

宋朝軼聞趣事

@大森林:那時候地下排水工程比現代科學?

趙帥:北宋開封城的排水系統由三重城壕、四條穿城河道以及各街巷的溝渠組成。其中:

1、三層城壕的壕池總長約47.4公里,具有蓄水容量1765.56萬立方米。

2、穿城河道有汴、蔡、五丈、金水四河。北宋東京城的四條穿城河道中,以汴河承擔了最主要的排洪任務。

3、街巷的明渠暗溝等排水設施城內有四條主要幹線,稱為御路,其中心為御道,兩邊有磚砌御水溝兩條。

這些街巷的溝渠與穿城河道、三重城壕組成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總蓄水容量約為1961萬立方米。

從基礎設施方面滿足了開封城的排水排洪需求。

從疏浚排洪的制度來說,宋朝也建立了一些科學的制度。從宋初開始,就年年按標準疏浚汁渠,使得排水通暢,在汛期也不致積澇成災。

@zzZ多喝白開水:蘇軾買不起房難道是因為他太愛吃,錢都花在乾飯上了?宋朝有哪些美食?

趙帥:不僅是蘇軾,很多官員也買不起房子,比如歐陽修38歲升至「知諫院兼判登聞鼓院」,相當於上議院議長兼國家直訴法院院長,依然是租房住。這些人買不起房,不是吃得多,而是賺得少。

再來說說飲食,打個比方,《射鵰英雄傳》的背景是南宋,郭靖與黃蓉第一次在張家口的一家酒店見面,黃蓉點的小吃有「四乾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正餐有「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由此可見,當時宋朝人還是很講究飲食的。

具體來說,宋人日常生活的主食可細分為饅頭、包子、餅、麵條、餃子等,這些飲食至今依然是日常的主食。副食品主要包括肉食、蔬菜、瓜果等三大類。以肉食為例,包括豬、狗、雞、鴨等家禽家畜類,驢、馬、羊等畜產類肉食,魚、鱉、蝦、黃鱔、蛤蜊、蟹、蚌等水產品,還有兔、獾、狐、鹿、獐等野味。其中羊雜、羊棒骨、臘肉、雞雜、酒蒸雞等美食至今依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食品。

@patrizio:蘇軾一直在貶的途中。先是在黃州與自己和解,焚燒野草耕荒田。再在惠州與人生和解,寫出人生無常。最終是儋州,帶著棺材去的。他怎麼存錢買房?難道是用每天150枚銅錢的開銷來買嗎?

趙帥:蘇軾為官期間,雖然經常被貶,但還是有錢買房的。他的住宅主要是三種類型:官廨、租房、購房。

1、官廨

嘉佑六年(1061)十一月離京赴任扶風,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據《蘇軾文集》中《蓋公堂記》記載:治新寢於黃堂之北,易其弊陋,達其壅蔽,重門洞開,盡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繩,名之曰蓋公堂。他在到扶風的第二年,對官廨進行了修整,作為當地一名官員,官廨可以作為他的居住之所。

2、租房

這對於蘇軾很常見,比如熙寧二年(1069)二月,蘇軾到達京城,判官告院。在京城「居閶闔門外白家巷」,此處住宅是蘇軾租住的。

3、購房

在京城時,蘇軾「遷居宜秋門外」,後來他在黃州時給范鎮的信中說:「京師尚有少房緡,若果許為指揮從者幹當,賣此業,可得八百餘千」,所以這個可以賣的住宅是他自己購買的。

在貶官的路上,蘇軾還是有錢買房的,從黃州到泗州的途中,「近在常州宜興,買得一小莊子,歲可得百餘碩,似可足食"。

到之後惠州的時候,根據《蘇軾詩集》卷四十《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記載,蘇軾又蓋了新房,「作屋二十間」。

所以別小看了蘇軾,雖然每次修建房屋都很花錢,但是在他的一生中,自己還是買得起房子的。

@Wirtz:解除宵禁是從宋朝開始的嗎?

趙帥:唐朝末年,宵禁制度已經有所鬆懈。五代時期,宵禁幾乎沒有執行。宋朝初年,由於經濟文化的需求,宵禁制度基本解除,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解除宵禁成為市民經濟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

《歷史的天空下:宋代真實的市井生活》,趙帥、宋佳旻 著,大象出版社 | 2022年8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