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

風城之子l 發佈 2024-03-02T03:13:35.018820+00:00

學校創建於1896年,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學府,是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同時也是「交通大學」最早兩大源頭之一。


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協同創新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

學校創建於1896年,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學府,是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同時也是「交通大學」最早兩大源頭之一。

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素有「東方康奈爾」之美譽,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建校以來,學校先後定名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中國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

學校先後經歷了兩次院系調整,一大批在全國卓有聲譽的系組調整支援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兄弟院校。1964年學校積極響應黨中央建設「大三線」的號召內遷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學校辦學主體遷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擴建新校區。現有九里、犀浦、峨眉三個校區,共占地5000餘畝。

學校設有27個學院(書院、中心),擁有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4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現有專任教師2700餘人。學校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9200人、碩士研究生16575人、博士研究生2364人、留學生900人。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6月,學校設有27個學院(書院、中心)、1家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2個異地研究生院(青島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1個附屬中學和1個子弟小學,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共建醫學院。2017學年,學校在教育部備案本科專業共計83個,其中工學門類專業43個、理學7個、管理學10個、經濟學3個、文學10個、法學3個、藝術學5個、農學1個、醫學1個。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擁有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車輛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等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4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一(A+)並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土木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七(A-),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化學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5月,現有專任教師27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含8名雙聘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雙聘院士),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8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此外,還聘請了近50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擔任兼職(名譽)教授。據《西南交通大學2017-2018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學校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8人,享國務院政府津貼8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8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31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55人,省級教學名師9人。


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俄羅斯交通大學等59個國家和地區的203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茲學院,「2+2」「本碩4+1」「中法4+4」等留學、遊學、訪學項目涵蓋全部年級;作為中國政府指定高校,與印度鐵道部合作援建印度鐵道大學;有3個國家外專創新引智基地,辦有3個國際學術期刊。

政產學研 截至2019年1月,學校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車、中國中交等深入合作;與成都市共建世界一流大學,打造「環交大智慧城」,助力成都建設世界軌道交通之都;學校對口支援建設西藏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精準扶貧馬爾康市、阿垻縣、峨邊縣;學校設有上海研究院、深圳研究院、青島研究院、天府新區研究院等6個產業研究院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立了「科技—孵化—產業」互助成果轉化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