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核桃誘因多 防治要對症下藥

核桃產業聯盟 發佈 2020-05-25T07:57:19+00:00

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蟲化蛹,下旬羽化產卵,5月中旬發生第1代,7月上旬發生第2代,8月上旬發生第3代,9月上旬發生第4代,爾後以老熟幼蟲或蛹越冬。

「黑皮核桃」是指核桃果青皮受病、蟲危害而腐爛、發黑變成的核桃青果。近來普遍發生,危害極其嚴重。

一、核桃舉肢蛾危害。河南省一年發生2代。越冬老熟幼蟲5月中旬出土化羽。成蟲發生期5月下旬~7月上旬,7月為害最嚴重。物候期為當地小麥成熟開鐮收割時,初孵化的幼蟲可鑽入核桃青皮內取食,早期為害造成核桃黑皮脫落,後期為害造成核桃黑皮果、仁乾癟。

二、桃蛀螟危害。黃准地區1年發生4代,以老熟幼蟲或蛹在僵果中、樹皮裂縫、堆果場及殘枝敗葉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蟲化蛹,下旬羽化產卵,5月中旬發生第1代,7月上旬發生第2代,8月上旬發生第3代,9月上旬發生第4代,爾後以老熟幼蟲或蛹越冬。成蟲晝伏夜出,對黑光燈趨性強,對糖醋液也有趨性。卵散產於兩果相併處和枝葉遮蓋的果面或梗窪上,卵期7天左右。幼蟲世代重疊嚴重,尤以第1、2代重疊常見,以第2代危害重。

三、核桃果象甲為害。每年的5月中旬,幼蟲鑽入核桃青皮內為害果仁,導致果實變黑脫落。

四、核桃炭疽病危害。真菌性病害。病菌靠風雨和昆蟲傳播,易從傷口和害蟲為害處侵入。早期危害後造成落果,發病高峰期在每年的6~8月。核桃受害後,果皮上可出現圓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陷且有小黑點,發生嚴重後,病斑連片,果實變黑、腐爛。遇到降雨多、濕度大、氣溫高、樹勢弱、通風差的果園,該病發生早而且嚴重。

五、核桃黑斑病危害。細菌性病害。發病期4~8月,可反覆侵染,核桃展葉至開花期最易感染,高溫高濕的雨季為發病高峰期。果實受害後產生褐色水漬狀小斑點,後擴大成不規則形,無明顯邊緣,嚴重時病斑凹陷深入果仁,使果實變黑腐爛、果仁乾癟。病菌主要在病枝、病果、病芽和昆蟲體上越冬,次春分泌出細菌,借風、雨、昆蟲、花粉以及人為活動等傳播,由氣孔等自然空口侵入和傷口感染。最初在細胞間,後到細胞中,主要侵害薄壁組織,通過酶的作用使細胞結構破壞,發病的嚴重不嚴重取決於初次侵染的多少。昆蟲是帶菌體,如蚜蟲、木蠹蛾、核桃舉肢蛾、螞蟻等。高溫、高濕、不透風、樹勢弱的果園發病嚴重,有傷口或害蟲為害的果實易發病且嚴重。

作者:趙萬欽

關鍵字: